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中路6号
Copyright 2010 北京美丽乡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838号-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它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又是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及精神。
为唤起公众热爱本土、尊重历史、崇尚文化,树立新时代博物馆地标形象。延庆博物馆从3月11日起,每周末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系列体验课程。包括毛猴制作、面塑、剪纸、丝绫堆绣、植物拼贴画、手工编织技艺等多个非遗项目,活动现场由非遗传承人手把手传授制作技艺,分享制作乐趣,赶快走进博物馆来体验吧!
课程安排见下表,遇节庆节日等活动,课程会临时调整,请市民关注公众号通知。
项目名称:毛猴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毛猴制作技艺源于清代,是北京特有的民间艺术之一。毛猴制作的主要材料是辛夷和蝉蜕两味中药经粘接摆放而成。用毛猴创作的人物故事千人千面,奇巧有趣。
项目名称:面塑
项目简介:面塑俗称“捏面人”,即以面粉和糯米为主料,用手和简单工具捏塑成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再用调配的不同色彩绘制。面塑最早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后作为拜祀仪礼、民俗节日中馈赠、装饰之物,有纳祥祈福之意。
项目名称:丝绫堆绣
项目简介:丝绫堆绣起源于宫廷补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在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工艺制作成装饰画,构图巧妙,配色逼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延庆区流传的丝绫堆绣技艺在技法上更加多元化,做工更精细,画面更栩栩如生。
项目名称:传统皮活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传统皮活制作技艺是延庆地区一门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手工技艺,它的内涵广泛,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毛皮制品。传统皮活制作技艺以皮材的制作为主,同时兼具对皮制品的修复、改造、保养。它技法多样,包含裁切、粘合、缝合、雕刻、染色、封边、抛光、打蜡等。它的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料、制版、雕刻、染色、斩孔、组合等。皮活制品品类丰富,包括:马具、包装、箱包、服饰、文具、工艺品等。传统皮活制作技艺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优秀技艺。
项目名称:剪纸
项目简介:剪纸是民间艺术,自宋代流传,盛于明清两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延庆的民间剪纸自明代就有,甚至还要早一些,具有题材丰富,活灵活现,地方特色浓郁的鲜明特点。
项目名称:手工编织技艺
项目简介:手工编织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初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最早的手工编织源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技艺。因手工编织易学易懂,在社会上得到极大的普及,很多家庭都备有钩针和各种线材,钩针编织各种作品。21世纪以来,钩针编织作品在延庆依然具有一定普及性。
项目名称:花灯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花灯制作是中国一门古老独特的传统艺术,起源于汉,兴盛于唐宋,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延庆区八里庄中心小学推荐的花灯制作技艺以农村人家的高粱秸杆、荆条柳条、竹竿竹棍等作为灯彩骨架材料,各色纸张、纱布绢布均可作为灯身材料,废旧纸箱、纸盒、饮料瓶、油桶等均可做成创意灯笼。
项目名称:植物拼贴画
项目简介:植物拼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因用植物为材料,所以称为植物拼贴画。把采集的新鲜植物材料,放在两层蜡纸中间,利用加热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把植物的水分除去,用蜡封住,可以长时间保持植物的颜色和光泽,材料处理好后进行粘贴创作。植物拼贴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做成装饰画、也可以粘贴在其他生活用品上。近几年,植物拼贴画在延庆地区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传播,深受人们的喜爱。
项目名称:烙画
项目简介: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用此种方法在葫芦上烙出的画作,即为葫芦烙画。从明朝起即有文字记载,清朝时的“刻制葫芦”和“范制葫芦”曾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朝廷贡品。
项目名称:绳结编织技艺
项目简介:绳结手工编织技艺是延庆地区流传的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应用较广。简单的打结做盘扣用在衣服的实用或装饰上,打络子用在头发的装饰整理上,以及稍复杂的绳结用在节庆、婚庆上,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