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中路6号
Copyright 2010 北京美丽乡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838号-1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
菜篮子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不仅要让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心,还要吃的舒心!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顺口的还得说是地头鲜。北京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与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联合推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系列片,将为您开启寻觅京味的旅程,这第七站就是“海淀玉巴达杏”。
大西山是北京城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皇家园林、庙宇古刹数不胜数,出产的地头鲜更是品质一流,皇家贡品玉巴达杏就是其中之一,“六月麦黄杏儿肥”山中百年的老杏树被果实压弯了枝头,一颗颗玉巴达杏,珠圆玉润,红白相间透着丝丝馨香,沁人心脾,今天,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感受来自海淀玉巴达杏的视觉盛宴。
北方最凛冽的风、从西伯利亚穿过草原肆虐大地,然而却总是在北京的西山绕道而行,广袤无垠的大西山给了北京城四季分明的繁华,也带来了春回大地,漫山杏花如雪的美景,海淀潜山区古老的杏树便在这西山护佑下授粉、结果、成熟,完成百年来的又一次生命历程。
2014年,“海淀玉巴达杏”通过原农业部的评审,获地理标志登记,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海淀区第一个地标农产品。
玉巴达杏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后最首要的是对古杏树进行植株的登记保护工作。40多棵拥有百年树龄的玉巴达古杏树依然硕果累累,产量和品质都能够保持果木的最佳状态,这是在整个北京地区非常罕见的。
张友清是海淀区苏家坨镇管家岭村的村民,管家岭村是被认定为玉巴达杏产地的16个村中的一个,园子里的老杏树从出生便陪伴着他,风风雨雨61年,岁数大了腿脚慢了索性就住到杏园子里,每天看着老杏树心里跟玉巴达杏一样的甜。
明代著名文人蒋一葵《长安客话》中提到,“杏仁皆味苦,有一种甘者,谓之巴旦杏,巴旦杏也写作八达杏,实大而甘。” 自古玉巴达杏便是老北京西郊的骄傲,“城东花事衰,郊西渐盛”,阜成门外八里庄的摩诃庵杏树多至千棵,有“繁花舞蝶迎人面”,“繁杏春开十里田”之称,待到五六月,想要吃到鲜美无比、娇嫩细腻的玉巴达杏,还得往西郊跑上一趟才能吃到最地道的玉巴达杏。
在中国,最精致的审美便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玉巴达杏也成为了海淀区的一张绿色名片,种植面积也达到了近五千亩,古老的杏树依旧生机盎然,期待着下一个百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