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中路6号
Copyright 2010 北京美丽乡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6838号-1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
菜篮子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不仅要让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心,还要吃的舒心!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顺口的还得说是地头鲜。北京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与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联合推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系列片,将为您开启寻觅京味的旅程,这第三站就是“上方山香椿”。
“香椿”有树上蔬菜之称,北京地理标志农产品里香椿就占了两个,一个是房山区的上方山香椿、一个是门头沟的泗家水红头香椿。在最爱这一口儿的人们心目中,吃香椿就像迎接春天的仪式,短暂却又令人满足。可是谁又能想到,大山里有人就是靠着着小小的香椿,勾画出了一幅梦想的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小香椿的大梦想。
四月中旬,房山区圣水峪村已经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50天,作为采收香椿的负责人,史德忠每天三点钟就必须往返于山道上。在太行山暖湿带半湿润气候的酝养下圣水峪村的香椿品质独特,百年前就作为贡品出现在了紫禁城的餐桌上。明代刘侗、于奕正同撰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香椿,这个在华夏大地流传千年的美食,在集纳一国精粹的北京城依然是传奇的存在。
藏大爷和陈大爷一提起村中的香椿,便打开了话匣子。宋代文人兼美食家的苏轼就曾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并在诗作《春菜》中提到,“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大江南北的味觉盛宴中,香椿都有一席之地,然而,能俘获皇帝味蕾的只有房山上方山圣水峪村的香椿。
周文霞是北京圣水太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自打2020年回村办起了北京圣水太行种植专业合作社,周文霞的生活就跟香椿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仿佛是宿命一般,圣水峪村的人注定要与香椿血脉相连,也只有依托香椿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成为佼佼者。2020年4月圣水峪村的香椿取得了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成为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形成了村民的重要产业。圣水峪村也开启了依托香椿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张建超是最早一批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在圣水峪村打造香椿主题的精品民宿的本地人,在整个“香椿”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规划中,一二三产融合布局,香椿+模式成为圣水峪村致富的法宝,香椿+民宿、香椿+美食、香椿+景区等等,使这个历史悠久的小山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北京美丽乡村网供稿